天津二次告别“高考移民”
摘要:在21世纪初,高考移民天津也曾有过3-5年向外地生敞开大门的天津短暂时期,最终的次告结果是悄无声息地终止。二十年间,高考移民高考难度的天津地域鸿沟一直都没能明显收窄,而对于汲汲皇皇的次告家长们来说,天津这块“洼地”的高考移民吸引力却在社会心态变迁等作用下被更加放大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天津报道
时隔15年,天津通往“高考天堂”天津的次告方便之门再次轰然关闭。
8月16日,高考移民天津市宣布调整高考报名政策,天津自2021年11月初开始,次告报名条件由单一的高考移民“户籍”要求调整为“户籍+学籍”的要求,即具有天津市常住户籍的天津应届毕业生在报名参加高考时,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次告政策实行三年过渡期,对于2022、2023年高考的应届毕业生仅要求高三一年、高二高三两年在天津市内高中学校的学籍并实际就读,往届毕业生也执行同等政策。
这意味着,在外省上两三年高中、临近高考时“空降”到天津参加考试的捷径被堵死了。近两年来,随着天津落户政策的放开,部分“高考移民”空挂学籍现象愈演愈烈,不少本地家长都对此表示了不满。《华夏时报》记者查看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发现,仅在2021年高考后的6-8月,天津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留言区内就有将近20条针对高考增加学籍要求的网友留言。
网友留言截图
“在反对‘高考移民’的时候,我们反对的是那种初中转学过来和当地孩子一起上了六年中学一起高考的人吗? 不是。我们反对的只是在别的地方内卷上了六年中学,然后直接空降来高考的人。”在知乎的相关问题下,一位匿名答主如是说。
说这话的人不一定知道,这并不是天津第一次叫停类似“高考移民”的政策。在21世纪初,天津也曾有过3-5年向外地生敞开大门的短暂时期,最终的结果是悄无声息地终止。二十年间,高考难度的地域鸿沟一直都没能明显收窄,而对于汲汲皇皇的家长们来说,天津这块“洼地”的吸引力却在社会心态变迁等作用下被更加放大了。
“高中移民”往事
外地学生最开始涌入天津高考的时间,要追溯到2001年。与钻政策漏洞为主的“高考移民”不同,当时的“高中移民”是带有合法授权色彩的。
尽管没有明文对外公布,但根据河南本地媒体《大河报》2006年的报道,继2000年上海与河南开始招生合作后,天津也从2001年7月允许部分高中从河南招收少量优秀初中毕业生。被录取的外地学生每年要缴纳学费1.5万元,学校可在此基础上浮动10%,在学习、生活、学籍管理等方面享受与天津学生相同的权益。
河南学生张晓风就是这一批“高中移民”的一员。她所在的初中里,去上海上高中成了一种“潮流”,父母同事的孩子和高几届的学长学姐都有成功的先例。后来了解到天津教委也有政策,她就决定两边都试一试,最终被天津的学校录取了。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起初天津高中招收外地学生的消息并未被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位校长表示,学校到外地招生,当地不允许宣传;而在天津本地不宣传,是怕本市的学生和家长有意见。因此,这条捷径只存在于学生和家长的口口相传中。
另一名河南考生刘源平时没有注意过这些“小道消息”。2005年,直到中考前两个多月的某一天,母亲突然告诉她,过几天要带她去天津参加几个考试,假也已经跟学校请好了。她这才像一名被随便拉上赛场的运动员一样,匆匆来到天津赴考。在考场上还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她和自己的同班同学前一天还在河南老家的教室里一起上课,第二天就在天津某所高中的考场上不期而遇。
这也是当年外地考生激烈追逐“津生”名额的缩影。随着逐渐“高中移民”的捷径逐渐为人所知,生源的范围在随后几年里也从河南一省扩大到全国各省,招生的学校从天津最知名的高中南开、一中、耀华等“市五所”扩大到10多所学校。相关报道记载,到2005年,天津重点高中进行全国招生的录取比例甚至达到了1:30,即只招收200多名学生,却有五六千人报名考试。张晓风记得,考试当天校园里人头攒动,考生特别多,陪考的家长就站在马路边等着孩子出来。学校附近的宾馆酒店全都住满了,只能到远一点地方才能找到地方住下。
与此同时,各个学校之间“抢生源”的竞争也很激烈。当时不同的学校错峰进行考试,每个学校都是一天考四门,一位家长回忆,某个安排在第一天考试的学校考完当晚十点就开始给一些学生打电话,卷子只判了数学一门,因为分数特别高就直接录取了。
叫停的点招,流水的蓝印
在刘源眼中,在天津学习的三年是享受了“素质教育”红利的三年。她来自于一个奉行“填鸭式教育”的初中,不仅早上摸黑上学,晚上饿着肚子七八点钟放学,作业还多到每天都要抉择一下写哪个科目,因为不可能全都写完。而在天津的市重点高中,高一高二的时候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来自学校的课业压力很轻。
享受这种红利的门槛不仅是考试成绩,还有家境。每年1.65万元的学费,6000元的住宿费,再加上生活费,平均下来每个家庭在一个“高中移民”身上都要花费将近十万元,而当时开始走入暴涨通道的北京一手房均价也才不到7000多元/平米。
这笔十万元的重大家庭投资给15岁的刘源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我就觉得,我必须得好好学习了”。这种心态是普遍的,在许多班级里外省学生往往都是最用功的几个。最终,她高分考入了一所全国排名前十的北京高校。
“我觉得在老家也不一定不能考(上好大学),就是这三年肯定会很苦。在天津花80%的力气读书,在别处得多30%-40%。”她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来到天津后,张晓风也体会到了许多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差异,比如硬件条件上,教学设施比老家好得多,一个班只有四五十人,除了学习以外还有课余活动可以参加;软件条件上,大城市的同学往往眼界更高。然而直到高考的那一年,她才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幸运——2008年,天津高考报名总人数不到9万,而河南的人数超过90万。如果1:10的比例还不够直观的话,可以这样想象:在90万人过“独木桥”的竞争里,即使直接减去9万人,每个人所能减轻的压力也是杯水车薪。
然而,她们是最后一批“幸运”的学生。2005年天津高中招生异常火爆的气氛引起了多方舆论的关注,有不少评论认为这一现象冲击了教育公平,甚至有人质疑“高考移民不合法,高中移民就合法?”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上海、天津同时宣布停止跨地域招生,而当时河南省教育厅一位副处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原因与当年教育部规范高中招生政策,禁止异地招生有关。
不过,除了“高中移民”以外,一直以来还有另一个“高考移民”通道,那就是蓝印户口。20世纪90年代末,为促进商品房销售,许多城市允许买房人申领蓝印户口,待居住时间超过一定年限后可转为常住户口。在天津,偏远郊区的商品房价格十分低廉,因此通过这个方式获得高考资源亦成为一项划算的投资。
天津本地人小郭告诉本报记者,她上高中时学校有十来个持蓝印户口学生,平时很少来学校上课,甚至有的在高考前几天才见到本人。但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报志愿时很少选择天津的高校——在天津本地,存在一些学生即使分数够去外地更好的学校,为了不离开天津而选择“浪费”分数的情况,但不会发生在蓝印户口考生身上。
风起“海河英才”
直到2014年5月,天津才正式取消了蓝印户口,也成为全国最后一个终结这一政策的城市。取而代之的是积分落户,最初几年这一政策的落户人数上限被设定为2万人,最终成功落户的人数每年平均也有18000人。
这种稳定在2018年被打破了。当年5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宣布了“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降低学历型、资格型、技能型、创业型、急需型等人才的落户门槛,40岁以下本科生持身份证、学历学位证即可办理直接落户。
相对于此前一年在全国新一线城市“抢人大战”里大出风头的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这个落户条件并不算低得“特殊”。然而和上述城市不同的是,天津作为“高考天堂”,与户籍挂钩的教育才是这座城市用以吸引人才的最稀缺资源。
在刘源、张晓风们毕业的2008年,天津和河南高考报名人数比例仅为1:10。十年之后的2018年,天津高考人数5.5万,而仍然位居全国高考第一大省的河南生源人数已经逼近百万,达到98.4万。也就是说,两地报名人数比例已经扩大到将近1:20。就在天津周边的河北省,报名人数也达到48.6万,与天津的报名人数比约为9:1。一本上线率方面,天津2018年为33.64%,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河南、河北只有不到15%。
面对蜂拥而至的上百万落户需求,天津不得不在短期内完善了落户政策:要求在外省市有工作单位的人员,不能按在津无工作单位申报落户。在具体办理时要求每一位落户者签署承诺书,后期会进行追访核实。
根据天津媒体发布的数据,仅2018年当年,通过“海河英才”引进的各类人才就有13.3万人。到2020年天津再对专科生放宽落户政策,截至2021年4月底,该计划的总落户人数已累计到38.7万人。
东北人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例。他和妻子工作在北京,居住在河北“北三县”,为了女儿上学,选择将户口落到天津。此后的几年里,通过多方打听,他找到了一条最合适的高考捷径:就是让孩子在河北上学,接受衡中式的“魔鬼训练”,等到快高考时再去相关机构上天津高考冲刺班。
河北和天津地域之近、高考难度差异之巨,催生了无数的跨考生意。多家网站上的 “衡中天津班”招生广显示,2020年高考该班最高成绩718分、700分以上达11人,3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1名考入北京大学;2021年高考最高成绩725分、720分以上4人、700分以上21人,6名考试考入清华大学,5名考入北京大学。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天津户籍的高三学生,培训费是45000元/学年,相当于2005年“高中移民”三年的学费。在天津和平区学区房均价8万-10万/平、北京西城和海淀区一间学区房总价超千万的如今,用5万块钱换一个上清北复交的可能更不算奢侈的投入了。
挤掉“水分”
然而,无论是衡中天津班等托管机构的“完美生意”还是王先生们的如意算盘,在天津高考新政发布后都将成为过去。
根据这一政策,三年过渡期过后,从2024年高考起,报名考试的学生必须具有天津高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与此同时,天津市教委还要求加强高中学籍管理,每学期开展高中学生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专项核查,逐一核实学生到校就读情况,重点核查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非正常变动学籍、伪造学籍、出具虚假就读证明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在“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天津市显著降低了户籍门槛,已经成为新一线城市中落户条件最低的城市。但是,一些人单纯为了子女教育而空挂学籍,户籍来了而人却没有来,使天津市在人才争夺战中面临尴尬。因此,为了避免人口和户籍的倒挂,天津市必须要对为了高考学籍而移民的人“挤水分”。
一定程度上说,新政策的出台回应了今年天津高考成绩公布后,高分段学生过于集中引起的物议沸腾。2021年是天津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改成“3+3”模式,并引入了“赋分制”,而最终成绩却呈现了高分段大量集中的特点。在坊间流传的消息中,700分以上的人数超过300人,数量高于历届,并且“考得较好”的一名学生也是学籍挂在天津,实际并未在津就读的“高考移民”。为此,有的家长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要求对外公布680分以上的学生中有多少在津学籍不满3年或无天津学籍。
网友留言截图
高考是一场比拼排名的零和游戏,本地生和外地生在其间的利益冲突几乎不可调和。在“如何看待2021年天津高考最高分学生疑似是后来转到天津户籍但之前在河北上学的考生?”这个知乎问题下,超过600个回答呈现了强烈的对立情绪:天津本地人认为“空降兵”钻政策漏洞享用了自己用税收创造的“不卷”的教育环境,是对本地生源的极不公平;而外地人则认为天津本地考生没有河北、河南考生学习强度大,只是凭借户籍优势成为高考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这本身对外省考生来说就不公平。
不过客观地说,大部分取得户籍的“新天津人”都选择了让孩子在天津学习,而非仅仅当个“移民”。由于外地生在北京很难进入好初中,早早在天津买房落户的“北漂”老马在2019年将上小学的女儿转学到了天津,从此开始了辗转于京津两地的生活。在他身边,也有许多人已经在天津买房落户了。“我感觉天津教育没有北京那么让人焦虑,北京的教育拼得太厉害了,天津佛系多了。”他说。另一位2018年底落户的河南女孩小吴,也打算下半年和丈夫一起带着不到1岁的孩子来津定居,正式开始新生活。
而这,或许才是“海河英才”计划的意义所在。
(张晓风、刘源等为化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康黑普院士:新能源的去世少对于煤冰调峰需供会减倍猛烈
- 央企总部疏解成绩单:超40家央企落户雄安新区|2023中国经济年报
- 中纪委最新通报: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67起|快讯
- 11月同比增长29.5%!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
- 保量稳价 陕西延绝增强煤冰保供
- 动人一幕!全盲“女飞人”刘翠青夺金后,与她的两双“眼睛”深情相拥|聚焦杭州亚残运会
- 买猪肉又便宜了!三大猪企10月收入继续下滑,生猪养殖何时能够走出“寒冬”?
- 百亿订单信号!有望实现全球船舶接单“三连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 国家去世少鼎新委赴重面煤冰产销省份睁开真天调研
- 直击链博会!一辆智能汽车“读出”中外供应背后的链式合作
- 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由升转降,10月CPI、PPI双降
- 百亿上市央企深科技董事长被查,任职期间平均年薪超300万元
- 产天市场悄然去世变 上调煤价煤矿数目呈降降态势 北港市场今日止涨
- 土地二次污染背后的环保争议:土壤污染治理法规十年渐进,谁该为“旧账”买单?
- 11月消费同比增长创下半年新高,预计外出及服务消费明年将继续扩张
- 降幅继续缩窄!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8%|快讯
- 慧拓散漫中国宝武马钢总体进选《矿山规模机械人操做劣秀场景名单》
- 最快1小时18分可达香格里拉! 丽香铁路今日开通|快讯
- 2023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出炉:高新企业占比远超全国水平,东北这个市跻身十强|快讯
- 多措并举稳供热!央企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代表委员话抉择疑念⑲刘宽:环抱财富规模 做好查问制访钻研
- 西昌:强化“九小场所”隐患排查 守好年末年头牢靠闭
- 国货小大贺年!请照单齐支吧!
- 凉山州消防救济支队睁开网格员、被迫者消防牢靠培训
- 主播跑两会②州政协委员牟我古:净净能源迎去新去世少
- 西昌市2024年春天征兵体检工做启动
- 秋节去西昌“耍”!
- 快讯|秋节假期前四天凉山州A级景区共悲支游客超130万人次
- 古古建昌乡:多业态知足游客顽耍体验
- 救济O型血小板 凉山小伙给自己献上别样的成人礼
- 纵贯县市两会|政协好姑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团聚团聚团聚开幕
- 扬科维奇已经遭中国足协解约?国足“选帅”迫正在眉睫
- 齐国秋运气候舆图出炉 那份出止指北请查支
- 2024年凉山州农产物产销对于接行动妨碍
- 主播跑两会⑤:州人小大代表魏祸强:减速特色农业去世少 拷打“天府第两粮仓”建设
- 明相!总台《2024年秋节联悲早会》新闻宣告会介绍节目战足艺坐异明面
- 铁路货运95306仄台物流金融版块上线运行
- 州政协十三届第十八次主席团聚团聚团聚第两次团聚团聚团聚召开
- 快讯|2月16日,凉山州A级遨游景区共悲支游客28万余人次
- 龙伟看看慰问老干部
- 最下检、齐总下收陈说保障劳动者权柄
- 三尺讲台存日月 一支粉笔写年龄 ——昭觉县东圆黑小教9位教师名看退戚
- 节日我正在岗|您正在西昌看风物 我正在岗位呵护您
- 代表委员话信心⑳ 杨夏娜:让更多人了解木里 发现木里
- 西昌两处文旅新天标开门迎客!
- 代表委员话信心㉓程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 主播跑两会④州人大代表王锐:持续为凉山“三大强州”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 代表委员话抉择疑念⑬余热:延绝拷打文旅强州强县 为经济去世少减能源
- 主播跑两会③州人小大代表刘秋月:让医疗处事更下效掀心
- 主播读述讲|2024,凉山再动身!
- 西昌市新村落街讲:多彩行动迎新秋 侥幸调以及度佳节
- 节后必看!歇工复产看重那些问题下场→
- 快讯|秋节第五天凉山州A级遨游景区悲支游客逾37万人次
- 往年元宵节恰遇“最小谦月”,值患上一看!
- 代表委员话抉择疑念⑯黄晓云:为仄易远营经济去世少自动建止献策
- 代表委员话信心㉒海秀花: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努力奋斗
- 代表委员话抉择疑念⑪缓华:抓教育!雷波教子连绝4年上浑北
- 【临时交通克制疑息】2月15日10时许,辖区下速公路西昌至成皆标的目的车流量小大,多处路段已经隐现车多缓止
- 无需排队 直接扫码!西昌出进境证照真现电子化纳费
- 最下法:“三个规定”堵住背规拜托、干涉干涉干涉的“后门”
- 今晚8:00|新春走基层:“牛”牧场养牛又发电
- 国安部:借鉴普遍操做的电子疑息配置装备部署成“汇散特工”
- 齐州中宣工做团聚团聚团聚召开
- 代表委员话信心㉑杨云:立足本职 助力法治凉山建设
- 告辞“节后综开征” “元气谦谦”开工何等做
- 列车停运若何退票?别焦虑,线上线下皆可操持!
- 代表委员话信心⑫凌元芳:医疗设施不断完善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 名单公示!凉山多人进选,有您去世谙的吗?
- 2024年“百万公共迎新登下”新年登下健身行动妨碍
- 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正式启动
- 人世好季节丨雨水:好雨知时 山河歉润
- 凉山州秋节假期悲支游客531万人次,同比删减76%
- 人气旺!唐园成为秋节假期游客去昌挨卡的网黑景面之一
- 代表委员话抉择疑念⑮刘易其:完好医疗配置装备部署配置装备部署 提降患者处事体验
- 纵贯县市两会|政协喜德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团聚团聚团聚开幕
- “挨秋”是挨啥?“咬秋”若何咬?看看坐秋节气若何过
- 快讯|2月15日凉山州A级遨游景区悲支游客32万余人次
- 视频|年年守廉 团团圆圆
- 曹某某被回支刑事被迫要收!
- 光影与凉山③战记者一起挨卡宝躲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