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思考 > 传统农业从“新”出发——湖北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正文

传统农业从“新”出发——湖北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2024-12-31 02:30:02 来源:实时新闻网 作者:情感故事 点击:441次

新华社武汉3月25日电 题:传统农业从“新”出发——湖北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自宸、新田中全

连片果园“轻松管”、传统从出产线直播成为“新农活”、农业种田就请“田保姆”……春风入乡野,发湖农忙正当时。北农记者在湖北多地的业生田间地头走访发现,一些新设备、见闻新理念、新新业态在荆楚大地“遍地开花”,传统从出产线从“新”出发的农业传统农业活力满满。

在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发湖村民颜仁涛的北农30亩大棚阳光玫瑰葡萄已进入绒球期。为满足葡萄不断增加的业生水肥需求,他正和国网孝感供电公司员工一起,见闻升级用电线路和控制设备,新提高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运行效率。

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村民颜仁涛和国网孝感供电公司员工正在检查灌溉设备。新华社记者田中全 摄

“你看,只要按下开关就能自动灌溉了。”看着刚刚装好的智能化设备,颜仁涛十分满意。他说,葡萄好吃栽培难,尤其是每年3月至9月,需要起早贪黑灌溉施肥、疏花疏果。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这几年,颜仁涛对葡萄园进行了提档升级,修建大棚,布设滴灌和喷灌设备。一系列举措之下,不仅人力投入减少,精准灌溉施肥还有效地促进了增产。“去年葡萄产量6万多斤,今年水肥供应将更加及时,预计产量能达到10万斤。”

新技术、新设备为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新理念、新思路也为农产品销售拓展新的渠道。

在鄂东大冶市茗山乡屋段村,大冶市茗山乡绿岳生态种养场负责人余东岳正在拍摄竹笋短视频。他身披雨衣、手持铁锹,一边挖笋,一边解说:“春笋炒腊肉,美味挡不住……”

今年45岁的余东岳10年前开始经营300亩的种养场。他告诉记者,头几年种植时兴的农产品,由于把握不准市场需求、缺少销售门路,时常滞销、亏本。这两年,在积极拓展线下销售渠道之外,他探索在社交平台上发短视频、做直播,不断拓展线上市场。

余东岳说,一根网线,一头牵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能把田间地头的点点滴滴分享出去,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如今,他开设的抖音号已有1.1万“粉丝”,超三成产品通过线上销售。

记者走访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批优秀人才返乡发展。他们以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眼光,探索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村民李茜正在操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潘静茹 摄)

在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河北村,连片油菜花开正旺,26岁的村民李茜正操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20多亩油菜田的飞防作业。

“无人机效率高、喷洒农药更均匀,如今大家种田离不开我们这些‘田保姆’。”李茜说,她自小在农村长大,怎样轻松、高效种田是她常思考的事。2021年返乡后,当地多次组织她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她意识到,小农户种田经常面临干不好、不合算等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有可为。

李茜后来考取了无人机、拖拉机等操作资质证照,并在阳新县的一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专职操作各类农机,为农户提供机耕、育秧、机播、植保等服务。她每年平均服务农户超100户,管理面积超5000亩。

“真没想到种地还能当‘甩手掌柜’,还是年轻人有想法、有本事。”今年66岁的河北村村民李儒定说,去年他将15亩水稻田交由李茜全程托管,不仅从种到收不操心,粮食产量还提高了不少。

作者:生活妙招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