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哈尔滨摄影报道
人造月亮、冻梨摆盘,入亿江边“妲己”……2024年伊始,元持哈尔滨凭借着掏家底式“宠”游客频频冲上热搜,续火新春成为新年的顶流网红城市。并在春节长假期间,一举成为国内高热度旅游出行目的地。
据哈尔滨市文旅局大数据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即2月10日至17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5.4%,实现接待人数与经济收入双增长,均创历史新高。
“我以为都是网络上的段子,没想到自己真的碰到了这些事。”从新疆来哈尔滨旅游的小丽(化名)说起自己在火车上被东北阿姨投喂的故事时,语气十分兴奋。
“阿姨带了水果、零食,总是问我吃不吃。还有我拖着行李箱在冰雪大世界门口等车时,路过的车真的会问我,需不需捎我一段路。哈尔滨人真的太温暖、太热情了。”在她心中,是哈尔滨的真诚让她彻底爱上这座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东北老工业区的缩影,哈尔滨经历过辉煌,走过了时代的阵痛,仍面临着人口流失、产业转型难、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等困境。
如今,这场旅游热潮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哈尔滨,能否也能够为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寻觅出一条新的道路?
流量下的哈尔滨
犹如俄式小面包般的方石砖铺就的街面已略显斑驳,两边栉次鳞比的历史建筑,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等诸多西方建筑风格,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雪人和冰雕,极具浪漫氛围和冰雪特色——这便是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作为哈尔滨的最具人气的打卡景点,《华夏时报》记者春节期间在中央大街上看到,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擦踵,贩卖锅包肉、马迭尔冰棍、烟筒面包等美食的窗口前难免排起了等待的长队。
从中央大街能够步行走到网红市场道里菜市场,铺位间的过道已经有些拥挤,往来的顾客需要侧身而过。不少“网上有名”的小吃商铺前还在排着队。市场街对面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同样是人气打卡地,广场上正有无数游客或是在长椅休息,或是在拍照留念,还能看到许多美丽的“俄国公主”在教堂前拍摄。
而沿着中央大街向北走到松花江边,便能听到江上冰雪嘉年华传来的欢声笑语,目之所及是无垠江河冰封的凌冽与花样游乐项目的热闹,二者勾勒了意外和谐的画面,不乏游客举起手机拍摄下这动人的景象。
“真的太好玩了。”小丽对记者说,自己在冰雪大世界放弃了网红大滑梯的排队,但却在江边玩了个过瘾。“在冰雪大世界的时候,主要是想看漂亮的冰雕,所以选择去排队摩天轮,可以看到园区全景。园区内的小滑梯就很好玩,如果是想玩冰雪娱乐项目,还是江上的嘉年华比较合适。”
事实上,哈尔滨的高热度不仅吸引了许多对哈尔滨感到好奇的新朋友,也不乏老朋友趁机回到了哈尔滨。已经在十一假期来过哈尔滨旅游的小佳(化名)选择在新年“二刷”哈尔滨;二十年前在哈尔滨工作过的老李(化名),也选择带着家人孩子回到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今年尔滨频频出圈,作为女生会想体验身边的热度,参与打卡大军,也可以在朋友圈秀一波打卡体验。”小佳表示,自己家在内蒙古东北部,距离哈尔滨较近,加之可选交通方式及班次较多,能够满足周末往返的短途旅游需求,可以实现工作和娱乐的两不误。而且哈尔滨“可玩儿”性比较高,饮食种类丰富,冰雪旅游成熟,购物选择较多,能够实现旅游-购物一站式体验,可以说是“办年货”的最佳选择。
“孩子看到网上的视频后对哈尔滨特别好奇,我离开哈尔滨也很多年了,特别怀念,还想着能和以前的老朋友再聚一下,所以就答应孩子来哈尔滨玩。”老李对本报记者说道。
如何留住“泼天富贵”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座城市走红的背后,不仅是一场旅游狂欢,更是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持,是一场真正的“泼天富贵”。
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在春节假期,哈尔滨的热度仍在持续。据哈尔滨市文旅局大数据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即2月10日至17日,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5.4%,实现接待人数与经济收入双增长,均创历史新高。
在2月15日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数据中,哈尔滨在春节期间成为美团平台上全国满房率最高的十大目的地之一,文旅消费规模同比增长超106%。其中,异地用户消费较去年增长超82%,哈尔滨异地消费者的堂食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430%。携程数据显示,哈尔滨春节假期首日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44%,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
但面对如此的夺目旅游成绩单,哈尔滨不仅应该感到惊喜,更应该开始思考如何能够让旅游热持续发挥长尾效应,让这场“泼天富贵”留下来?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哈尔滨旅游今冬走红,未来要保持热度,首要是应当持续优化游客体验。比如,可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活动,让游客深入体验哈尔滨的风土人情;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交媒体等新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的魅力。此外还可考虑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成更大的吸引力。
“文旅可以助力哈尔滨找到新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此外,文旅还可以推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对于哈尔滨未来的城市发展,我认为应该继续发展旅游业,同时还要注重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寻找城市发展新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哈尔滨走红之前,人们提起它时,往往带着一丝惋惜和怀念。这座昔日老牌工业城市已沉睡了多年,
1896年,中东铁路建设使得人口、工商业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在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了近代城市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构筑了哈尔滨基本的工业格局,使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哈尔滨的故事渐渐停滞。曾经一句“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许多人的遗憾。
如今,这场旅游热潮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哈尔滨,能否也能够为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寻觅出一条新的道路?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哈尔滨通过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哈尔滨,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哈尔滨的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就哈尔滨未来的城市发展而言,我认为应该注重城市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要积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哈尔滨可借力文旅产业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具体策略包括深度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文旅业态;推动文旅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带动整体产业链发展;通过区域联动合作推广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投资和游客;制定扶持政策吸引人才,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文旅元素,改善生活环境,从而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或许,文旅热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1月1日至15日,哈尔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821户,新登记经营范围中含“旅游、住宿和餐饮”的市场主体927户,同比增长161.86%。其中,新登记经营范围中含“旅游”的市场主体82户,同比增长192.86%;新登记经营范围中含“住宿”的市场主体179户,同比增长645.83%;新登记经营范围中含“餐饮”的市场主体666户,同比增长120.53%。
从“南方小土豆”到“公主请上车”,从冻梨摆盘到中央大街的地毯……“尔滨”讨好型市格的背后蕴含的是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发展的真挚期待。
在哈尔滨开出租车的李科(化名)在和《华夏时报》记者聊天时曾提及,从去年12月开始,自己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
“哈尔滨火了起来,游客多了起来,大家多少都能跟着多挣点。除了交通出行、饮食住宿都有增长,大家工作起来都更有动力了。”这个东北的中年汉子的语气中除了明显的喜悦,还有一点“夹子音”。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