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量子物理   来源:教育改革动态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摘要:朱建民认为,“相关政策中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全国的能源安全,防止地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不能搞‘碳冲锋’,也不能搞减碳的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运动式’,层层

摘要:朱建民认为,不搞把握“相关政策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刀切度统筹协调全国的碳冲碳能源安全,防止地方急功近利、锋全急于求成;要科学把握好降碳的国政节奏和力度,不能搞‘碳冲锋’,协委也不能搞减碳的员朱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建民建议节奏‘运动式’,科学层层分解,好降和力一分了之。不搞把握要坚决防止‘拉闸限电’的刀切度局面再度出现。”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科学把握好降碳的<strong></strong>节奏和力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程阔 北京报道

目前,我国石化行业正向绿色低碳发展迈进,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成为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带来了《关于推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提案》,提出了多项建议,旨在推进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3月3日,朱建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碳的大背景下,碳捕获、固碳以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一个大趋势,将迎来大发展时代。

不搞“一刀切、碳冲锋”

朱建民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日益深入,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持续提升。进入“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经过一年的准备,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要求越来越具体。

“但在过去一年里,不少省份出现了对能源和化工项目审批过度严格、对已经批复、备案、核准的项目重新梳理、对前期手续办理完毕但未开工的项目一律叫停或重新评估、甚至一度出现控煤和拉闸限电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均对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朱建民说。

朱建民还告诉记者:“碳交易我认为是一个方法,也是一个趋势,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

他认为:“不同国家的能源结构和能源安全等情况不一样,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再怎么清洁利用,其排碳量仍然非常大。因此,煤炭在清洁化利用过程中,碳排放的成本不易过高,要让它继续发展,继续成熟,先增后减,最后达到更先进的水平,实现安全、经济、环保。不能靠碳指标来遏制煤化工的发展,来遏制煤炭能源的使用。”

在提案中,朱建民提出了3点建议。

首先是全面准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减碳的精神和决策部署,高质量出台和贯彻执行“双控”和“双碳”相关政策。

朱建民认为,“相关政策中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全国的能源安全,防止地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科学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不能搞‘碳冲锋’,也不能搞减碳的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运动式’,层层分解,一分了之。要坚决防止‘拉闸限电’的局面再度出现。”

他还建议国家发改委加强对各地贯彻党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要求的监督指导,加强对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的监督指导,加强对各省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的监督指导,避免“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度期。

在朱建民看来,在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遏制“双高”项目盲目发展等方面,应按照“整体推进、一企一策”的要求,稳妥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率先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逐步实现物耗、能耗和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最后,朱建民建议,国家发改委加强对各地区和各重点企业按照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通知》的对标能效标准工作的监督指导,监督指导石油和化工重点企业按照最新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要求,加快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节能降碳的改造升级,并关注正在研究制定的“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办法”,根据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严谨的测算碳排放量,科学的制定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和时间表。

二氧化碳资源利用化是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朱建民在提案中强调,建议国家发改委高度关注碳捕获、固碳以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与产业化的新进展,与时俱进地完善石油和化工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行动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逐年增加,造成愈发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高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

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在石化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

朱建民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了此技术的相关成果,“通过一定技术,将二氧化碳资源变废为宝,做出的新产品,用于不同的行业领域。比如通过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法等技术做成碳酸乙烯酯,不仅可以用于新能源行业的锂电池的优质溶剂,也可以用于新材料。该产品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产量从几千吨、几万吨扩产到几十万吨。相较于另一种存于地下的碳收集方式,通过化学技术的催化手段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用的产品更加科学。”

我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规模正逐步扩大。

据记者了解,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并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

目前,我国正加快该方向的研究。2月20日,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实验室与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合作,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突破,揭示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控速步骤,在该研究方向提出了全新的机理认识。该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一氧化碳和甲酸盐的选择性可以接近100%,具有工业化生产潜力,是缓解温室效应和实现绿色碳循环的有效技术路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实时新闻网   sitemap